2017-09-21 15:26
9月21日,环保部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安吉县,召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公布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
会上,才刚成为杭州“第十区"不到一周的临安,就迎来了临安撤市设区后获得的首个国字号荣誉。
临安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早,历经生态农业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三个阶段后,于2011年8月全面开始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发展,造福群众。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使更多人享受优美生态环境这一最大福祉。"20日下午,临安区委书记卢春强对记者表示,生态是临安的最大特征、最强优势、最响品牌。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下游200多万人口饮用水源安全则是临安的政治使命。
临安区森林覆盖率已达7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037平方米。“临安已经从'卖生态'向'卖碳汇'转变。"临安每年可储碳1885万吨,占临安区每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9%左右,先后建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临安碳汇专项基金,建成全球首个毛竹碳汇林和首个雷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成功发布全国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临安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
2016年8月,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落户临安,完全中和了G20杭州峰会期间交通、餐饮等排放的6674吨二氧化碳当量。
依托浙西生态大屏障的独特优势,临安以“美丽+"理念统筹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目前,已创成各类特色精品村120个,累计拆违763.85万平方米,获评全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市和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称号,美丽乡村示范镇街、特色精品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临安,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新高度。特设领导小组,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镇街、部门综合考评,提高考核分值,将环境保护列为“一票否决"项目
。与此同时,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核算-决策-行动倒逼"综合性制度和环境管理创新体系。临安区环保局局长张勤告诉记者,借力浙江省“五水共治"之势,临安区已经建成污水处理二厂一期工程,完成1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区镇村三级污水处理项目获评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目前临安区4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年均值保持Ⅱ类标准,杭州考核的12个生态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在收获生态效益的同时,临安的经济发展也硕果累累。目前,临安区上市企业有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18家。2016年,临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2亿元,比2011年增长54.7%,人均生产总值达9.5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从2011年的9.5:57.9:32.6优化为8.4:50.1:41.5。近5年来,临安GDP增幅保持在9%以上,财政收入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
卢春强表示,下一步,临安将全力守牢万顷林海、护好源头之水,研究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分类分区体系,确定流域重点治理区域和重点领域。从优化经济增长和提供社会福利两方面致力于生态保育与污染控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临安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