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国首个“登轮码”在宁波海港出入境口岸使用-宁波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大榭分公司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李翔 李仪

从5月8日0时起,宁波海港出入境口岸正式启用全国首个“登轮码”,该码由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自助研发,并在宁波镇海、北仑、梅山、穿山、大榭等港区口岸通用,港区工作人员可以凭借“登轮码”上下境外船舶作业。

上午,宁波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员工陈萍通过手机程序申请到了第一张“登轮码”,并将显示为绿色的二维码出示给梯口监护的边检民警,不到3秒就快速通过了检查,登上了停靠在宁波穿山港区的新加坡籍“长佑”轮开始作业。

宁波边检站执勤五队队长、“登轮码”研发专班成员郑勇介绍,申请“登轮码”人员无需下载APP或者打开网页,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提前在线进行登记,系统自动识别身份信息后,会根据相关人员过去所登船舶的风险等级及登轮后活动、接触范围分别赋予红、黄、绿码。

“根据相关规定,我们按照船舶来源地、船舶工作人员国籍等情况,将外轮也划分了红、黄、绿码。红码人员不得登入任何外轮进行作业,绿马人员可以登入所有外轮作业,黄码人员可以登入黄码外轮作业,但有一定次数限制。”郑勇说。

引航、代理和港区作业人员是否能及时登轮,必然会受到口岸检验和各级防疫措施影响,相关人员登轮受限必将影响港口作业效率,甚至导致船舶无法及时离泊,对此宁波边检站在全国首推了“登轮码”助力复工复产向纵深发展。

“使用登轮码,我们就可以自主选择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确保时间间隔14天以内,不像以往要求全员强制检测,不需要等待检测结果,可以直接上船,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船舶在港时间。”陈萍说。

“登轮码”还记载了每条船在港期间所有登轮人员基础信息、登离轮具体时间,能够体现登轮历史记录,以及所属公司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一旦发现疫情能够第一时间倒查追踪到涉疫船员船舶接触的人员,方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5月7日和8日,宁波边检机关分别在宁波航运中心和穿山港区组织了两场“登轮码”使用介绍会,讲解“登轮码”的申请流程、使用范围和相关规定,在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人员正常作业。

影像仪

3次元测量仪

影像测量测试仪

上一篇: 【推荐】全国首个S基金联盟成立!潜在市场规模近9000亿元,正处爆发前夜-中国基金联盟
下一篇: 【推荐】全国首个“金融港湾慈善基金”正式设立,华侨基金受邀参加-华侨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