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域融湾结硕果提效破局加速度-大连聚盛科技有限公司

河源市2019年秋季经贸活动主会场现场。 肖斌 摄

位于河源高新区的深汇通产业园(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产业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该项目一期园区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拟规划建设工业厂房面积24.6万平方米。资料图片

位于河源江东新区的中骏·世界城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效果图。该项目投资总额约32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1.4万平方米。资料图片

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效果图。该项目位于河源市东源县,计划总投资约33亿元人民币,用地约665.28亩。资料图片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

河源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10月18日,2019年秋季经贸活动在河源大地上火热举行,数百名客商嘉宾齐聚河源、共襄盛举,为“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据统计,此次秋季经贸活动中,全市签约项目82个,计划投资总额达1100.55亿元;动工、投产项目198个,合同投资额641.36亿元,去年“1·3·6·9·12”系列经贸活动成果,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或已竣工投产,或正加快建设。

河源正全力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抓住关键、聚焦痛点,河源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契机,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分工,以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来检验主题教育的实际效果,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

项目是区域发展之本、经济增长之源。这次签约、动工、投产的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民生等多个领域,投资体量大、发展质态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不仅为“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河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更意味着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走出了实质性步伐,河源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河源的市场价值被社会各方认可和看好。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奋进活力前所未有!投资潜力前所未有!今天的河源,正在阔步前行。

逾七成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成为大湾区战略腹地、产业基地、企业锚地,是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河源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企业转移,实现同一产业链、不同价值链的产业分工。

梳理本次经贸活动签约、动工、投产的所有项目,有超过七成项目来自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比如,位于河源高新区的深汇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又被称为“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产业园”),由深圳市南山区国企深汇通公司投资建设。去年以来,河源市政府和深圳南山区政府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推动两地产业共建,在河源高新区设立“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产业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由深汇通公司牵头具体投资开发建设。该项目一期园区占地面积12.3万㎡,拟规划建设工业厂房面积24.6万㎡,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入园发展。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以上,年纳税1.5亿元以上。

湾区企业纷纷布局落户河源,这既是河源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精准招商的行动成果,也是河源努力打造成为大湾区现代产业战略腹地的生动实践。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必将为“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注入强劲动力。

体量大质量好 超亿元项目142个

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此次经贸活动中签约、动工、投产的项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规模、体量也非常大,超亿元项目就有142个,其中还不乏一些“巨无霸”项目。

笔者梳理发现,82个签约项目中1亿元以上项目有67个,其中1亿—10亿元项目53个,10亿—50亿元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比如,万达地产集团拟在东源县投资建设东源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额达到61亿元,预计2021年底开业,主要打造集文化、购物、休闲、娱乐、商务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并引进数百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打造一站式繁华的生活方式。

115个动工项目中合同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比如,位于源城区的投资额达30亿元的春沐源生态小镇一期项目,位于江东新区的投资额达35亿元的河源共轴反桨直升机生产基地项目和投资额达32亿元的中骏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东源县的投资达33亿元的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等。

项目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据显示,动工项目中,项目购地新建动工工业项目占动工工业项目总数的96%,购地新建投产项目占投产工业项目的79.69%,大部分都是“新鲜血液”。83个投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93.16亿元,占合同投资额61.09%,项目投资完成率非常高。同时,项目投资强度高,购地新建投产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366.21万元/亩。

114个工业项目均为河源主要发展产业项目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制造业是主战场。本次动工投产的项目中有114个是工业项目,涵盖模具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均属于河源主要发展产业项目,其中不乏一些“高精尖”优质项目。随着这些工业项目的入驻,河源产业体系将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将更加凸显。

当前,河源正积极谋划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此次动工投产项目中就有23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比如,结合当下最热门的5G通讯技术,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拟在龙川投资建设景旺电子5G项目,主要生产和销售自产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为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模具产业项目也数量颇多,特别是位于河源高新区的深河国际模具城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此次秋季经贸活动中,恒大模具、兴达源、聚盛等首批17个项目基本实现竣工投产,华益盛模具作为首批项目中投资最大的模具项目动工建设。深河国际模具城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必将形成模具企业聚集的“强磁场”,推动模具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河源大数据产业发展也再添新助力。经历了1年多的建设,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源城区项目正式投产,将与阿里巴巴河源高新区项目共同发力,进一步带动电子商务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产业、现代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集聚到河源,推动河源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链接

“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引领河源蝶变

河源,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是全省唯一无酸雨记录的地级市,有一流的水质、一流的森林、一流的空气,是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优美。

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如今的河源,拥有发展现代经济不可缺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空间优势与后发优势——紧邻粤港澳大湾区,距离广州、深圳、香港均约180公里,是全省唯一一个同时近距离接受广州、深圳、香港三个一线城市辐射带动的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总面积达1.58万平方公里,其中有3000平方公里与珠三角连在一起、地形地貌相似,发展空间广阔;拥有粤东粤西粤北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8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建康等为主导的现代新型工业化产业;境内有粤赣、河梅、汕湛、汕昆、大广、河惠莞等多条高速,在建的赣深高铁2021年开通后到广州、深圳40分钟,到香港54分钟……

按照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布局,河源既有1.2万平方公里属于北部生态发展区,又有与珠三角连成一体、地形地貌相一致的3000多平方公里的重点发展区,既有“区”的本质,又有“核”的特质,既可以打造山青水绿、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源,又可以打造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现代河源。

近一年来,河源按照“示范区”“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和“两个河源”发展路径,坚定不移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全市GDP首超千亿元,为建市之初的85倍、年均增长约13%。今年上半年,河源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96亿元,同比增长5.1%。

定位明确、思路清晰、步伐坚定,“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引领河源华丽蝶变,河源加快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融湾“虹吸效应”凸显 河源攀升价值高地

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天然的地缘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去年以来,处在珠江东岸深莞惠经济圈辐射带动第一层的河源,主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辐射,坚定不移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率先谋划提出“六个对接”的融入大湾区建设路径,在“融湾”之路上走出了“河源特色”,吸引了众多企业“抢滩”。

梳理去年以来河源的招商经贸活动,成绩格外亮眼:去年初,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金茂、葛洲坝集团、中国铁建等央企先后与河源签订千亿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3月,广东河源投资年会举行,共有58个项目签约;2018年6月,河源举行产业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99个产业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2018年9月,河源举行综合类项目集中动工活动,137个项目集中动工;2018年12月,河源举行综合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暨招商项目签约活动,176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投资总额超千亿元;2019年5月,河源举行“5·20”系列经贸活动,总投资达1400多亿元的57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2019年7月,河源市2019粤港工商社团投资年会举行,共有78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总额468亿元……

全域全面融湾,河源“虹吸效应”日益凸显,已成为价值高地、投资洼地和重量级企业布局的战略首选地。随之而来的是项目争先落地、成果加速转化,不少协议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或正在加快建设,或已经建成投产,正在转变成为河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展望未来,“六张名片”让河源更加具有吸引力:第一张名片是河源将打造成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有机组成部分。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同时发力,未来将有8条轨道交通和9条高速公路从大湾区通向河源,特别是赣深高铁2021年建成通车后,河源将全面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

第二张名片是河源将打造成为大湾区现代产业重要战略腹地。河源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7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可以承接大湾区产业延伸、企业转移,实现同一产业链、不同价值链的产业分工。

第三张名片是打造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主动对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已经建成了院士工作站、创新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的重要基地。

第四张名片是河源将打造成为开放融湾先行区。积极对接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携手深圳共建“深河特别合作区”,参与深莞惠河汕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无水港、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以及铁路口岸建设,积极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保税区,推动与大湾区经贸网络和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

第五张名片是河源将打造成为绿色湾区美丽湾区重要组成部分。以灯塔盆地为主战场,努力成为大湾区的后花园,打造成为大湾区的“果盘子”“菜篮子”“米袋子”“茶罐子”和“水缸子”。

第六张名片是河源将打造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承载地。加快构建与大湾区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河中学已建成招生,深河医院正加紧建设,一大批城市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河源全域融湾成效已显、态势已成,未来彼此的联系将更紧密、关系将更密切、合作将更深入!

“河源速度”“河源服务”赢来客商好口碑

众多重量级企业青睐河源、抢滩河源,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河源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机制优势,把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作为新时代河源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和标志引领工程,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面优惠政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市场要素和平台建设,全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于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是最敏感的。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中心华南区副总经理王博表示,“万达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河源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城市。团队今年来到河源调研,目前项目进展非常顺利,政府招商政策吸引力很强,加上河源各方面的发展优势突出,给企业到河源投资带来很大的信心。”

香江集团、香江控股董事长助理、副总裁谢春林表示,“河源山好、水好、人更好,我们在项目前期的洽谈过程中,一次次地被河源以及江东新区的领导干部团队的热情和真诚所打动,一次次被新区政府领导团队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深深折服,我们非常愿意在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投资布局、实现更大发展”。

位于河源高新区的百家鲜食品项目刚刚竣工投产,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河源山好、水好、空气好,独特的生态优势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而且当地党委政府对企业落户提供了贴心式、保姆式服务,竭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坚定了企业在河源发展的信心”。

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从接洽到签署投资协议仅用了两个月,从签约到动工用时3个月,从开工到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也只用了5个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供地、当年动工、当年封顶。阿里巴巴项目有关负责人坦言,“河源是我见过的最高效、最贴心、最温暖的政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河源的速度、河源的热情、河源的服务以及政府部门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高效精准的“河源服务”造就了项目落地、动工、投产的“河源速度”。随着河源营商环境日益优化,社会各界将越来越看好河源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必将更加巨大。

撰文:郝晓楠 编辑统筹:甘韵矶

影像测量测试仪

测量仪器上海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服务好

上一篇: 【推荐】全域旅游看江苏-浙江华盛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下一篇: 【推荐】全外资保险公司安盛天平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2019年再亏近亿元-安盛天平保险公司结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